智能云成市场增长新动能

  近段时间,阿里、腾讯、京东等头部云计算厂商纷纷发布产品降价公告,掀起了云计算市场新一轮价格战。云产品降价的背后是竞争激烈的市场和快速发展的技术,标志着云服务市场已经走过快速扩张期。不过专家认为,长期来看,云计算市场的发展远未触及“天花板”。云服务商想要赢得更多市场份额,还要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,调整云服务结构模式,推动云服务走实向深。

  5月23日,京东云掀起我国云市场的首次公开比价大战,宣布其全系核心产品参与比价,承诺“买贵就赔”,包含计算、存储、网络、数据库、中间件、视频服务等产品,是此轮价格战中产品线最丰富的厂商,涵盖产业客户上云、用云全链条的服务需求。

  此前,腾讯云于5月16日宣布云网络、数据库等多款核心云产品降价,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40%,降价政策自6月1日正式生效。

  这轮价格战始于4月26日,阿里云宣布启动史上最大规模降价,围绕云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%至50%,存储产品最高降价50%。

  本轮云产品降价的背后,是各大服务商对云市场未来发展的研判。 目前,全球云服务市场虽有所回暖,但增速放缓,主要原因在于各行业数字化进程延缓,云服务行业存量市场中业务拓展带动的营业收入增长有限。新用户为更好应对潜在市场风险,更为谨慎地开展上云用云规划,云服务市场增量动力不足。因此,存量市场云消耗不足,增量市场云投入有限,导致整体云市场增速放缓。

  数据显示,2023财年第三财季,微软智能云部门营业收入为221亿美元,同比增长16%,远超市场预期。谷歌云业务也首次实现盈利,息税前利润1.91亿美元。全球云计算三强整体增长也放缓,增长率下降约4个百分点。但是,自2022年12月微软云支撑的ChatGPT发布以来,人工智能大模型云服务为微软云市场注入新活力,微软云业务增长远超市场预期。同样,谷歌也得益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力,云计算业务实现盈利。

  瞄准市场需求,强化中小企业等用户需求对接,从用户体验、个性化服务等差异中寻求突破。完善云服务产业生态,云基础设施提供商、云服务商、软件应用服务商、行业用户等产业链上中下游各方应协同推进,通过开源社区、共建、开放共享、合作共创等多种形式,推动建立软硬一体、上下游联动的产业生态体系。公有云要提升差异化服务能力,降价不降质量,用更好的服务质量、更快的服务效率满足用户需求。行业云要深耕行业应用场景,打造规模化定制的服务能力,低成本满足行业市场的个性化需求。加快智能算力、大模型云、元宇宙云等新技术投资和新产品创新,抢占云服务的新兴市场。积极拓展海外市场,扩大海外市场数字化转型新机会。(摘选自经济日报)


网友留言(0 条)

发表评论

验证码